提到居家干预,很多家长会认为:最难的是一项项教学内容。
但现实很可能是:
孩子在家总是坐不住,玩一会儿就跑开?
很难专注地完成一个小任务?
对环境变化敏感,容易分心?
孩子明明有能力,却不太愿意主动沟通?
邹小兵教授一直强调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环境,如家里、小区、幼儿园中,利用自然发生的活动进行干预。
这其中,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居家干预效率低不一定家长教学水平不行,问题可能出在家里的环境上。
家长稍微动点心思,把家里环境安排得更友好一些,就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“现在该做什么”,减少干扰,互动更顺利。
展开剩余90%PS:以下内容部分节选自邹小兵教授团队的新书《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阶梯训练》。
整理丨幼教老师小花花编辑 | Zoey_hmm
环境布置4点核心
自然情景不等于什么都不做,相反,我们要主动地、有准备地根据孩子的特点。
比如,自闭症孩子大多有感知觉问题,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。
有的孩子一到桌面就出现抗拒行为,家长又得开始琢磨到底是关系没建立好,还是任务太难了孩子逃避。但其实可能只是那里气味不好,噪音大,光线让孩子不舒服了。
环境是居家干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。在创建环境上花费心思和精力,避免总是等孩子出现问题才手忙脚乱。
划好活动区域
目的是让孩子一进某个区域,就明白这里该做什么,心里有底,更愿意配合。
①按活动分地方:比如,这里是玩玩具的“游戏角”,那里是看书画画的“学习区”,吃饭在餐桌,休息在小床/沙发。
②根据使用功能灵活划分:一个房间一个区: 卧室主要休息,客厅主要游戏。一个房间多个区:在客厅,用柜子、沙发、屏风、或者不同颜色的地垫,隔出游戏区和阅读角。
一个地方多用: 白天铺上游戏垫是游戏区,晚上换上学习桌布就变成学习角。
减少干扰
目的是减少让孩子分心的东西,帮助他专注在当前活动上。
比如要学习时,把旁边吸引人的零食、电视遥控器、不相关的玩具都收走。
检查光线是否太刺眼或太暗?温度是否合适?有没有太吵的噪音,关掉不必要的电视。多余的小摆设、杂物先收起来。
关键是做好收纳。准备足够的柜子、箱子,养成玩完就收好的习惯,环境清爽,孩子心也容易静。
用好视觉提示
目的是用孩子容易懂的方式,告诉他该做什么、怎么做、东西放哪里。
小宝宝多用实物照片或简单图画,大点的孩子可以用图画或简单文字。用孩子喜欢的颜色、卡通人物(比如他爱的汪汪队、超级飞侠)来做提示卡。
活动区门口贴这里是做什么的”卡,比如“游戏区”、“学习角”图片。
活动区里面贴“先做什么、再做什么”的图片步骤卡。
收纳箱/柜上贴“东西的家”卡,比如“积木的家”、“图画书的家”图片,让孩子知道玩完放回哪里。
需要时贴简单规则卡,比如“请安静”、“要排队”、“小点声”。
创造学习机会
目的是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,巧妙设置环境,引导他主动沟通和学习新技能。这是环境布置最重要的部分。
比如,想让孩子模仿,准备两份一样的玩具或者需要组合的玩具如串珠、拼图。
想让孩子主动开口要东西,把他喜欢的玩具或零食放在他看得见但够不着的地方,比如高架子、或者咱们大人手里。
想让孩子多跟你沟通:把零食或玩具分成好几小份,一次只给一点点,他想要更多,自然就会来找你。
想教孩子求助,把他喜欢的东西放进透明罐子,让让孩子看得见,打不开或者给他一瓶拧紧盖子的酸奶、一个无法独立操作需要大人帮忙才能玩的玩具。
想教孩子说不要:偶尔温和地给他一点他明确不喜欢的东西,比如他不爱吃的蔬菜,制造机会教孩子表达拒绝。
适合的环境非常重要
一个适合的环境,真的对孩子帮助很大。清晰的区域划分让孩子知道“现在该干嘛,在哪里干”,心里不慌,更愿意参与。
同时,干扰少了,孩子自然能更专注于眼前的活动或学习。
其次,图片、照片比单纯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我们要他做什么。
更重要的是,巧妙设置的障碍会自然地促使孩子想办法,向大人寻求帮助或表达需求,这正是学习沟通的好机会。
举个例子
3岁半的恩宝,有了一点关于区域的认知能力,恩宝妈妈就开始有意识地用环境布置辅助居家干预。
当确定想要进行的项目后,根据功能选择区域,设定明确的物理和视觉边界。比如利用家具、屏风做遮挡。
利用围栏、地毯划分区域实例
图源:瑞吉欧教学法的教室布置
另外,也可以用彩色胶带、地毯等明显具有边界感的物品划分区域。
在阳台的教学区铺了一块宜家的儿童地毯,就把阳台和客厅很明显区分开了。
在游戏区,恩宝妈妈放的是厚厚的泡沫地垫,好清洁,也可以避免碰撞,桌面教学结束后,和孩子坐在地上随意摆摆积木,做会手工,对家长和孩子都是放松。
此外,要尽可能减少这个区域内的干扰物品。
比如将不需要的东西都收起来,把物品放在高处,或者通过遮挡物、座椅的摆放位置等方式调整孩子的视野范围等。
让孩子对墙坐可以减少干扰
一般家庭是根据居住功能划分的,卧室、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。对于孩子也是这个逻辑,可以按教学功能分成四个区域:
桌面教学区:在这个区域主要进行桌面教学、阅读,以及完成精细动作的任务。
游戏区:游戏区和桌面教学区不同,可以更放松,比如铺上地板、地垫。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跟孩子做一些互动游戏。
大运动区:可以设置在户外或者家里空间比较大的地方,让孩子完成肢体运动。
放松区:放松区和游戏区最大的区别就是,在这个区域可以不设置任何任务,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或者情绪问题时,给他一个舒缓压力平复情绪的空间,可以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物品和书籍。
完成以上步骤后,最后还要配合数据记录,记录下孩子在各个区域内的任务完成情况,并及时调整。
在恩宝妈的家庭环境布置基础上,邹小兵教授还提醒家长:
作为结构化教学的元素要求,还应该把“活动程序表”和“计时器”整合进去。
活动程序表就是指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持续多少时间,因此需要计时器。
例如:八点到八点二十分,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,八点二十到八点四十一起玩拼图………
更加具体还要指定是谁负责这个活动,在什么地点做这个活动。
作为自闭症干预,还需要备课,在某一项活动中,如何促进某一项社交能力(例如目光对视)的提升。
非常重要的一点是:务必在这些活动中,对于孩子的合作或恰当行为,给予鼓励和表扬,尤其是“自然结果奖励”。
环境布置不需要大动干戈,关键在于有目标、有策略地调整孩子身边的环境。
从家里一个小角落开始,加入一些视觉提示,巧妙准备玩具,为孩子创造一个更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,帮助他更好地专注、理解和沟通。
以上部分内容选自邹小兵教授团队的新书《自闭症儿童社交阶梯能力训练》。该书是邹小兵教授团队20多年经验浓缩,涵盖了自闭症孩子的6大社交阶梯、100多个社交元素,每个都有详细的案例分享和步骤拆解,全都是大白话,家长看了就能懂,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识别海报上的二维码购买。
最后
你们都是怎么给孩子做家庭干预的?
评论区聊聊
发布于:广东省怎么申请股票杠杆交易,股票配资免费平台,炒股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